close


  廣東開平市某校初三學生謝某,因對小學六年級時班主任侯某不滿,行刺侯某,連捅十餘刀,手段殘忍。謝某認為當年侯老師“留堂太多,有些針對我”。
絕大部分在校受過心靈傷害的學生不會採取過激行為,只是,他會把這些傷害埋藏在心靈深處,並且會對“教育”作出錯誤的判斷。
廣東開平市某校初三學生謝某,因對小學六年級時班主任侯某不滿,行刺侯某,連捅十餘刀,手段殘忍。謝某認為當年侯老師“留堂太多,有些針對我”。今年以來,已有多起學生以暴力報複教師、同學和家庭成員的事件。有關人士批評學校教育註重“育分”忽略“育人”,造成部分學生被“邊緣化”,成為“邊緣生”,這些需要關愛的學生在家庭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遭到冷落(據6月28日新華社報道)。
作為極端的個案,也許沒有必要放大其中的意義。但事件的誘因有普遍性。我並不同意“邊緣生”的提法,在瘋狂的應試教育中受到傷害的,是所有學生,也包括教師。兩年前媒體曾報道,南京拉薩路小學兩名“傑出校友”借兒童節對母校老師的回憶:撕作業本、罰抄作業、寫檢討、暴力體罰、批鬥會……那一系列侮辱學生人格的行為駭人聽聞。
這兩名學生並不是“邊緣生”,而是母校老師的驕傲:上了名牌中學、考進“985、211”,都留學世界名校。按中國慣例,兩位“優等生”應當對母校感恩戴德,對嚴師無比崇敬,然而,童年的傷痕無法抹去,她們忍耐了十年,終於噴發出來了。問題少年行刺報複小學教師,比較少見;絕大部分在校受過心靈傷害的學生不會採取過激行為,只是,他會把這些傷害埋藏在心靈深處,並且會對“教育”作出錯誤的判斷。
教育界內部,也仍然存在一些誤識。比如,開平市方面介紹,“6000多名中小學教師,僅十多位拿到廣東省的A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證”,“學生人數眾多,政工教師疲於奔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被動”,談的是治標之難。學生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工教師”。我關心的是,為什麼中小學生會有那麼多的心理問題?學校和教育部門有沒有做過認真的探究?
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在這一階段,只需完成教育,而不得通過考試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可是,現行的小學和初中教育普遍以過重的作業負擔和頻繁的考試檢測來淘汰學生,用考試分數在心理上損傷,在人格上貶低。“學霸”“學渣”這類詞語能迅速在中小學流行,窺一斑而知全豹;“差生”,這個違背教育倫理和職業道德的詞語,常常出現在校長教師口中,甚至出現在“經驗介紹”或“教育論文”中!童年少年時期在學校遭受的種種人格貶損,學生心理受到傷害,這一時期的幸福快樂被剝奪了,想要忘卻,很難。
教師按考試成績公開排名次,不管出於何種考慮,結果必然會羞辱學生;學校考查評價教師,以考試分數決定獎懲和收入,大部分教師沒有能力對抗,也沒有能力消化這樣的壓力,於是把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這些,仍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註。其實,“班均分”低兩分有什麼了不得的?然而學校不這麼看,家長也不放過。目前學校的“反教育”現象,教師固然有職業修養方面的問題,但不合理的評價體系要負責,家長也要負道義責任。
專家認為,應當“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關國家規定的心理健康從業證”,我認為,“不健康”的評價體系才是病根,只有從行政上改變“分數至上”的評價方式,才有可能對教師提“心理健康從業”要求。由此,教師按教育規律辦事,不把學生當“產品”而把他們當人對待,不談“成功”而講“成人”,教育才會成為生命與愛的記憶。
□吳非(教師)
(編輯:SN1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hxtvdas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